一個老外眼中的中國“內需金礦”
管理總資產5億美元,12年投12個項目。
這樣的數據,即便是與不少中國純本土私募股權投資(PE)基金相比,也算不上是“大型”,更談不上是“巨頭”。
但高盛銀行家出身的美國人蘇丹瑞(Derek Sulger),硬是憑著他對中國市場的深刻理解和與之相應的獨到理念,讓他的“云月投資”基金在中國擁擠的PE領域打拼出了一片天地。
云月只投了12家公司,但其中的11家是賺錢的。“這一點不同于很多中國其他的PE,他們常常是投資了一大把企業(yè),但其中大部分是失敗的,不賺錢的。”蘇丹瑞對于自己超過90%的投資成功率非常滿意,而這一點也是他的基金在業(yè)界獲得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1999年從高盛倫敦分公司領了離職補償金的蘇丹瑞,不顧親友們的勸阻,毅然來到了中國這片在很多老外當時看來還相當陌生的土地,開始了在“月亮背面”(注:云月的英文名lunar有月亮背光面的意思)的冒險。
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調研,用初并不多的幾百萬美元起步資金,蘇丹瑞創(chuàng)立了自己在中國的家實業(yè)——“掌上靈通”,這是一家專門為移動用戶提供內容和服務的公司。
回想起自己當時的決定,蘇丹瑞覺得很幸運,因為自己在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,敢于做個吃螃蟹的人。“我來的時候,中國只有500萬手機用戶,過了一年以后就差不多3000萬了,再過了幾年,這個數字又增長到一兩億了。”
掌上靈通的成功,蘇丹瑞歸功于云月所堅持的“三內”原則之一——關注內需,這也是蘇丹瑞所總結的云月模式的核心要素。至少在1999年,還沒有太多人敢于把手機也納入消費領域。“我一直都對中國的內需非常有信心,我覺得這方面的增長會持續(xù),我也一直是抱著這個信仰來進行投資的。”
蘇丹瑞的第二大成功秘訣,是扎根中國內陸。在他看來,現(xiàn)在大部分在中國做投資的人還是低估了中西部的發(fā)展速度。“中國沿海地區(qū)的今天,就是中西部的明天。”
12年來,蘇丹瑞秉持著內需、內陸的原則,百里挑一地選擇了十家左右的企業(yè),這其中既有廣西的果汁生產商,有在中部的肉類加工廠,還有在云南擁有大片森林的林業(yè)公司。
眼下,蘇丹瑞又有了新的投資目標——嬰童市場。本周,云月投資與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達成協(xié)議,以約1億美元的代價,收購這家中國嬰兒用品企業(yè)的控股權。
“在中國,嬰兒用品市場仍處于啟蒙階段。”蘇丹瑞這樣解釋他的這筆投資,“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,品牌嬰兒用品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。”
以云月的投資理念來衡量,蘇丹瑞看重的依然是廣州英愛的“內需”和“內陸”概念。在他看來,英氏的產品是必需品,不是可選的消費品,而且這一行業(yè)還跟中國傳統(tǒng)的傳宗接代文化和計劃生育政策密切相關,每一個家庭都希望給自己的小孩提供安全、環(huán)保的幼兒用的產品。這就給中高端的嬰童消費品市場創(chuàng)造了無限商機。
而就扎根內陸而言,蘇丹瑞看重的是英氏今后在中西部城市的巨大發(fā)展空間,今后該公司增長的大部分都會來自于中西部城市。
當然,云月的成功與其深入參與企業(yè)經營的理念也密不可分,蘇丹瑞稱之為“參與內務”。以廣州英愛為例,在剛剛宣布收購不久,云月已經派出三位專業(yè)人士在協(xié)助該公司的運營,另外還聘請了五位外部專家,在產品設計、電子商務、IT、財務控制等各個領域給予建議。
“我們的企業(yè)文化鼓勵我們每天去想,怎么幫助一個很小的企業(yè)變成一個更強大的企業(yè),或者當挑戰(zhàn)出現(xiàn)的時候,我們幫助企業(yè)應付挑戰(zhàn)。而不是坐在那里每天想著錢怎么樣翻番。”蘇丹瑞說。在云月,公司每年都會將賺得的利潤向投資人分紅利,堅持長期持有,而不是急于退出。
提到自己下一步的投資目標,蘇丹瑞很肯定地告訴記者,依然會是在“內需”上做文章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很多以往并不普及的商品和服務也會日漸成為必需品,就好比1999年的手機,和幾年前的中高端嬰童消費品。這,就是云月看準的方向。
很多人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硬著陸,但云月并沒有這樣的擔憂。蘇丹瑞說,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,但生活水平與發(fā)達國家比還有差距,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F(xiàn)在盡管美國和歐洲的狀況不好,中國也似乎面臨了小小的短期挑戰(zhàn),但這只不過是長期發(fā)展中的小插曲。
- 分享到:
- 更多>>